Opta分析英超新趨勢:長擲界外球、門將開大腳以及開球直接踢出邊線
新賽季英超才踢了三輪,卻已經讓人感覺似乎回到了過去。
足球戰術常常是循環往複的,2025/26賽季開局階段的一些跡象表明,英超似乎正在回歸到一種類似英超初創時期的踢法。
葡萄视频APP下载並不是說比賽真的要回到上世紀90年代,但正如你將看到的,有些方麵看起來的確相當“老派”。
以下是Opta在新賽季初注意到的幾個趨勢。
長擲界外球
這個話題在第1輪時就已經引起了關注,因為在揭幕戰的20支球隊中,有11支選擇直接將界外球大力拋向禁區(在這篇文章中定義為擲出距離至少20米),而上賽季第1輪時,隻有4支球隊這樣做。
這一反差足以讓葡萄视频APP下载當時專門寫過文章,而此後的兩輪比賽進一步證明,這並不是偶然——長擲界外球真的回來了。
數據顯示,本賽季英超場均會出現3.03次20米以上的長擲界外球被拋入對手禁區。這一數字幾乎是過去10個賽季的兩倍。此前的最高紀錄是2018/19賽季的場均1.67次,而在2020/21賽季,這一數字甚至隻有0.89次。
2018/19賽季的數據較高可能與當時卡迪夫城(主帥尼爾-沃諾克)和伯恩利(主帥戴奇)同時在英超有關。
但本賽季,不止是個別球隊在用,幾乎所有球隊都在嚐試。為什麽?因為這是一條合法且有效的進攻路徑。
上賽季,共有14粒進球源自長擲界外球,這是有統計以來(自2015/16賽季起)最高的紀錄,比之前兩個賽季加起來還要多(2022/23賽季為8球,2023/24賽季為5球)。
更重要的是,2024/25賽季這些機會的預期進球(xG)總和達到15.9,這意味著本該進更多球。
這說服了更多球隊投入精力,把界外球打造成武器。而結果也非常顯著。
在剛剛開始的這個賽季裏,葡萄视频APP下载已經看到了3粒長擲界外球進球,也就是平均每10場比賽就會出現1球。相比之下,上賽季雖然創紀錄打進14球,但平均下來是每27場才出現1球;而在2023/24賽季,更是每76場比賽才有1球。
長擲界外球帶來的場均xG(0.09)也是有統計以來的最高值,幾乎是曆史任何賽季的兩倍。
球隊們正在越來越熟練地利用界外球,這一趨勢也注定會延續下去。隨著各隊投入更多時間、精力和戰術設計,界外球正從“重啟比賽的一種方式”,變成了“直接製造威脅的利器”。
門將更樂意選擇大腳開球
曼城出售埃德森並簽下多納魯馬,讓“門將是否需要腳下技術”這一話題再次進入聚光燈下。雖然多納魯馬的腳下功夫遠稱不上糟糕,但他的到來依然意味著瓜迪奧拉的戰術出現了重大轉變。畢竟,埃德森是英超曆史上技術最出色的出球型門將,而多納魯馬……顯然不是。
這是否意味著曼城會開始頻繁“高舉高打”,直接把球大腳找哈蘭德?或許不會,但他們的確可能會比過去更常采用這一手段。而從新賽季開局的數據來看,越來越多的英超球隊也樂意選擇大腳開球。
英超門將的長傳比例(至少32米的傳球)從2014-15賽季的79.3%一路下降,連續10個賽季下滑,直到2023-24賽季降到46.6%。
然而在2024-25賽季,這一數字保持在47.0%,暗示著英超足球可能出現方向上的轉變。
而新賽季開始後,數據上升更為明顯:門將傳球中有51.9%是長傳。這或許表明,“門將大腳長傳”真的回來了。
從球門球的數據來看,這一趨勢更加直觀。
按照定義,32米以上的傳球並不一定等同於盲目解圍式的造成五五開爭頂。比如,門將也可能在本方禁區直接送出一腳32米的長傳,把球精準傳到邊路空位的邊後衛腳下,這顯然不能算是傳統意義上的“長傳衝吊”。
但如果葡萄视频APP下载隻看那些最終落到對方半場的球門球,那就是一個更客觀的衡量標準,能看出門將是否願意直接把球踢遠,冒著丟球權的風險。球門球踢到對方半場不一定必然導致空中對抗,但通常都會。
數據顯示,從2016-17賽季到2024-25賽季,球門球進入對方半場的比例逐年下降。但在2025-26賽季前三輪,這一比例卻出現了明顯回升,幅度之大足以說明問題。
那麽,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變化?
一個可能的原因是,英超球隊的壓迫能力太強,即便是最理想主義的教練,在後場堅持短傳滲透時,也開始懷疑這種冒險是否值得。或許風險已經大於收益。
另一種解釋則是——這是在增加進攻手段的多樣性,讓對手難以預判。你要高位逼搶?那葡萄视频APP下载就直接把球踢到你頭頂身後,看你怎麽應對。
非門將球員主罰球門球
另一個相關的趨勢,但更為少見的,是由場上球員(非門將)來主罰球門球,並直接把球大腳開向前場。
在國際比賽日前,伯恩茅斯戰勝熱刺的比賽中,客隊中衛塞內西和主隊中衛範德芬都曾主罰球門球,並把球直接開到了對方半場。
這隻是英超本賽季的三輪比賽中的兩個例子,但總數已經達到8次,而這已經是上賽季整個賽季次數的一半。換句話說,本賽季非門將球員把球門球直接大腳開到對方半場的平均頻率是0.27次/場,而上賽季是0.04次/場——而那已經是自2016-17賽季以來的最高紀錄了。也就是說,本賽季這種情況的出現頻率是過去任何賽季的6倍以上。
事實上,場上球員主罰球門球已經不是新鮮事了,但此前大多數情況下,他們隻是把球輕傳給門將或另一名後衛,借此引誘對方壓上逼搶。
然而本賽季,不少後衛選擇直接大腳開長傳。但這顯然並不是因為英超門將突然都不能把球踢遠了。比如範戴克就是8次嚐試中的4次“主角”,可要知道阿利鬆自己完全具備這樣的能力。
因此,這更可能是一種戰術上的“偷襲”。如果對手擺出陣型準備壓迫短傳球門球,那麽讓門將慢悠悠走過去大腳開球,反而會給對手調整防守的時間;但如果直接由一名中衛突然開出長傳,就能趁其不備打出效果。這就是所謂的“邊際收益”。
不過,這種做法是否值得,比如像範德芬這種有著腿筋傷病隱患的球員,冒著額外負荷去主罰球門球,還要打一個問號。
開球直接踢出邊線
本賽季英超出現了一種全新的戰術趨勢:主教練會指示球員在開球時直接將球大腳踢出邊線,主動送給對手一個在其後場深處的界外球。
這一做法似乎是在複製巴黎聖日耳曼上賽季三冠王之旅中的“奇招”。在歐冠決賽對陣國際米蘭時,路易斯-恩裏克的球隊——一支幾乎是全歐控球能力最強、天才球員雲集的隊伍——選擇在開場時直接把球權交給對手。
顯然,歐冠冠軍的分析團隊算出結論:在對方禁區附近丟掉球權,通過逼搶或界外球製造機會的可能性,要比自己後場控球更容易轉化成射門甚至進球。而一些英超球隊顯然對巴黎的做法產生了興趣,或者通過自身的數據分析得出了相似的結論。
在2025/26賽季,已經有3次開球被直接踢出邊線,落點都在對方後場三區。這一數字相當於過去5個賽季的總和。換句話說,本賽季30場英超比賽裏出現了3次,而此前1900場比賽中僅發生過1次。
過去幾年裏也出現過類似情況,但大多是開球後第二腳傳球被大腳踢向前場,結果傳大了,直接出了底線或邊線。上賽季這種情況一共發生42次,場均0.11次。相比之下,本賽季已經有7次開球後第二腳傳球直接出界(場均0.23次),而且幾乎全部是有意為之。
這一趨勢頗為奇特,也令人意外,尤其是過去幾個賽季裏,葡萄视频APP下载見過不少球隊通過精心設計的開球套路在幾秒鍾內破門得分。
你或許會覺得,如果某種開球戰術要流行起來,那應該是能夠直接帶來進球的套路,而不是這種為了快速搶占場地主動把球權拱手讓人的做法。
【上咪咕獨家看英超】
上一篇:官方:奧納納租借土超固定年薪351萬美元,簽字費175.5萬美元
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