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男籃,好起來了!
當胡明軒的壓哨三分彈筐而出,今晨亞洲杯決賽終場比分定格在89比90——中國男籃未能創造奇跡擊敗澳大利亞隊。但球員們戰鬥到最後一秒的表現和現場球迷持續不斷的掌聲,已然宣告了另一種勝利:一支年輕的球隊和一位飽經風霜的主帥,在低穀中攜手贏得了久違的尊重。
01
中國隊打破質疑
中國男籃的亞洲杯之路,從質疑聲開始。2017年亞洲杯第五,2022年亞洲杯第八,本土亞運會不敵菲律賓二隊,加上兩屆世界杯的連續失利,中國男籃已經陷入低穀,千夫所指。本屆亞洲杯大名單公布之初,質疑聲也是如影隨形,哪怕小組賽首勝東道主沙特隊,外界仍然不看好這支球隊,認為能進八強就是勝利。
然而,這支由郭士強執掌的青年軍,在八強戰和半決賽中爆發出驚人能量。力克宿敵韓國隊、踩著新西蘭隊的肩膀曆史性重返決賽——這是自2015年長沙亞錦賽(亞洲杯前身)後,中國男籃首次站上亞洲杯決賽的舞台。這支隊伍沒有場均30+的超級得分手,卻用場均92分(賽會第三)和高達40%的三分命中率(賽會第一),奏響了團隊籃球的嘹亮樂章。胡金秋、趙睿內外核心堅如磐石,小將王俊傑橫空出世屢屢攻堅,高詩岩、廖三寧、朱俊龍、程帥澎、胡明軒等隊員,皆有閃光時刻……12名球員用場均淨勝對手13分的團隊正負值證明,籃球從不是獨角戲,而是集體智慧的交響。
這支中國男籃,除了兩名老將趙睿、胡金秋和小將王俊傑,還有哪個隊員沒有被質疑甚至網暴過?但就是這些人被郭士強組合到一起,打出了10年來國家隊最好的比賽,也成就10年來最好的中國男籃。多名主力缺陣,沒有超級巨星,卻打出了近年來最具現代感的團隊籃球,中國男籃出色的凝聚力和化學反應,完美踐行了郭士強選人時的鐵律:為國效力的強烈欲望與場上玩命的拚搏精神。
這支空前團結、有血有肉的隊伍,讓賽前所有不看好他們的人被狠狠打臉。中國男籃像極了2015年長沙亞錦賽那支在低穀中奮起的國家隊:敢用新人、強調拚勁、團隊至上。
02
郭士強證明自己
時間回到2009年,34歲的郭士強作為中國男籃史上最年輕主帥,在天津亞錦賽決賽中麵對伊朗隊中鋒哈達迪的內線肆虐束手無策,中國男籃在家門口灰頭土臉丟掉冠軍,頒獎禮上的“偷笑門”更讓他的首次執教在尷尬中結束。2024年夏天,郭士強“二進宮”執教中國男籃這個燙手山芋時,質疑聲來得比當年更洶湧:剛接手球隊就在熱身賽1勝10負,本土教練理念太落後了;今年亞洲杯,帶上高詩岩和李祥波是任人唯親,選了太多後衛是不吸取過往教訓。
但隨著中國男籃八強戰斬落韓國隊,半決賽力克新西蘭隊,對郭士強的一切質疑都煙消雲散。他摒棄了“唯球星論”,堅定打造高效團隊籃球體係,讓中國男籃打出了史上最快的節奏與最好的進攻,充分證明了“土帥”也能帶隊打出更現代的籃球;他定下“每場必爭80分”的鐵律,除對韓國隊一戰得79分外,其餘四戰得分均超90分,對進攻強敵新西蘭更是豪取98分,決賽也拿到89分;更重要的是,他重塑了球隊的魂魄——“我要找12個拚命的球員,在場上我要找5個玩命的球員”,這份鐵血精神在淘汰賽的血戰中展現得淋漓盡致。
從熱身賽1勝10負的泥沼到亞洲杯決賽1分惜敗的頑強,郭士強完成了從“笑柄”到“舵手”的艱難蛻變,也證明了本土教練同樣能駕馭現代籃球的浪潮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郭士強不僅完成了中國男籃的戰術革新,更為年輕球員注入強心劑。小將王俊傑的驚豔綻放,便源於他毫無保留的信任與擔當,後者曾動情表示:“郭指導經常說,‘人是我選的,戰術是我布置的,出了錯一切算我的,你們要向我證明我的目光沒問題。’這給了葡萄视频APP下载無限動力。”
當決賽終場的記分牌亮起,比分已不再是最重要的注腳。中國男籃用不屈的鬥誌與煥然一新的團隊籃球,在亞洲杯的戰場上重新刻下了自己的名字。而郭士強,這位在漫天質疑中二度執起教鞭的本土主帥,用一場場硬仗的勝利和球隊氣質的重塑,實現了個人執教生涯最有力的正名。他們共同贏得的這份尊重,遠比獎杯更為沉甸,它宣告著:低穀中的中國男籃,其筋未斷,其血猶熱,前路雖長,步履已堅。
撰文:新民晚報記者 李元春
圖片:網絡圖
編輯:沈毓燁
下一篇:返回列表